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
本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,适合蔬菜专业户、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阅读。
一、品种选择
种植品种应选择耐热、生长势强、抗病、品质好、产量高的黄瓜品种。
二、整地施肥播种前首先要进行清洁田园,清理残根败叶和杂草,减轻病虫害的发生。秋大棚黄瓜生长期比较短,所以要重施基肥,基肥以润盟生物有机菌肥为主,最好是沟施。结合施肥,深翻土地25~30厘米,把肥翻入土中,肥、土掺和均匀,整细耙平。采用小高畦种植,畦高15~20厘米,畦底宽80厘米,畦上口为拱型面。也可做成瓦垄畦,浇水采用膜下暗灌的方法,既节水,又可以降低棚室湿度,减少病害的发生。畦的方向为东西行向、大小行,大行距90厘米,小行距50厘米(也就是140厘米双行种植)。采用黑色地膜效果比较好,可起到降低地温、除草、保水、保肥的作用。
三、育苗
1.育苗期:2月上旬温室育苗
2.营养土的制备:配比为腐熟有机肥:园田土:细炉灰=5:4:1。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尿素0.5公斤,磷酸二铵1-2公斤混匀.
3.浸种催芽:种子浸泡4-6小时,置25-30℃下催芽,1-2天可出芽
4.播种:直播前必须保证底墒,在播种前2~3天灌水一次,洇实畦面,保证播种质量。播种期在7月底到8月初比较合适,每亩用种量在 150~200克左右。采取点播的方式,每穴放2~3粒种子,播后覆土1.0厘米压实。为保证出苗整齐最好在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,种子先用56℃温开水烫种10分钟,然后浸泡6小时。将种子洗干净后,用毛巾或湿布包好放在25℃~30℃的条件下催芽,夏季催芽36小时就可出芽,出芽后要及时播种。
5.壮苗标准:株高15-18厘米,5-6片真叶,叶色浓绿,龙头舒展,茎粗1厘米,节间短,顶花带蕾
四、移栽定植①整地作畦,基肥于定植前半个月施入,要确保各类元素合理匹配,浇足底水。规划作畦,布好株行距,合理适时定植。②盖膜保温:冬季气温低,要采用二棚三膜覆盖,并给地面和植株喷施新高脂膜,保温保墒防病虫。要根据气温变化情况每天适时透光降温,棚内温度保持在 25℃左右为宜。③肥水管理:定植后,根据气温变化和生长采摘情况,合理控制水肥,确保营养均衡充足。
五、促花壮果植株结束缓苗恢复正常发育后,要及时喷施润盟大量元素水溶肥20-30-10,能有效抑制主梢和侧芽的狂长,促花芽分化,多开花,多坐果。要在花蕾期、幼果期和膨果期喷润盟大量元素14-6-40(高钾性)+润盟钾能,增粗果蒂,增加循环坐果率,促进果实发育,无畸形、无落果,提高优质商品率,增产增收。
秋大棚黄瓜种植,密度不要过大。稀植通风透光,有利于植株光合作用;有利于提高后期产量;稀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。每亩留苗密度在 3500~4200株,株距22~24厘米。2~3片真叶时定苗,去掉小苗、弱苗、病苗,保证留苗整齐一致,为丰产打基础。苗期管理结合中耕、松土、除草,见干见湿适当蹲苗。
七、田间管理
1.前期处于高温多雨期或是高温干旱(7月上旬至8月中旬),应注意防雨水灌畦,加大通风降低温度。雨前及时关闭风口,下雨后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治渍水;雨后天晴时及时浇小水降温。前期管理要注意控制小苗徒长为主,浇水的次数不要过多,要见干见湿。分次间苗,中耕松土,适当蹲苗。
2.中期也就是在黄瓜生育的最旺盛时期(8月下旬至10月上旬),应注意白天通风换气,降低空气湿度,防止病害发生;注意加大昼夜温差,白天温度控制在28℃~32℃,夜间在15~18℃,夜间外界最低气温在12℃以上不关顶风口。进入结瓜期,肥水供应要充足,一般每次浇水都要施肥。施肥要以速效性的冲施肥为主,偏重钾肥的施用量。肥水管理的原则是:次数要多,数量要小,元素要全;禁止大水漫灌。
3.后期也就是进入10月中旬,温度急剧降低,管理以保温为主。同时要注意适当通风换气,防止棚内湿度过高造成病害蔓延。白天温度保持在 25℃左右,夜间13℃左右。白天只开顶风口,不开边风,早关顶风口,维持适宜温度的时间越长越好,提高后期产量。
八、及时插架、绑蔓、落秧
秋大棚黄瓜生长速度快,从播种到采收仅40天的时间,管理时要及时插架、绑蔓。高畦双行种植要采用吊蔓或插直立架,直立架通风透光好、病害发生少。当生长到4―5片真叶时要及时绑蔓,采用吊蔓上架选用绑蔓夹效果比较好,每株采用两个夹子有利于座蔓。秋大棚黄瓜种植必须要多次座蔓,调整好生长点的高度对中、后期产量影响比较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