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面肥分类
叶面喷肥的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,为提高叶面喷肥的效果应采取科学的喷肥方法和正确的喷肥技术。
叶面喷肥一般在下列地块施用效果较好,一是遭受洪涝灾害后作物根系长势不好的地块,底肥不足后期明显脱肥的地块;二是农作物易出现或已经出现某种缺素症的地块;三是欲求获取高产量、高效益的地块,如棉花、大棚蔬菜、水稻、玉米、油菜瓜果等。
(二)肥料对路
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选择适宜的叶面肥品种。若作物营养缺乏或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,应选用营养型叶面肥。生产上常用于叶面喷施的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、磷酸二氢钾、过磷酸钙、硫酸钾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,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肥料品种。
在选购叶面肥时,应注意包装标明的叶面肥的类型和功能,使叶面喷肥的目的与叶面肥的功能一致;还应注意产品有无农业部颁发的叶面肥登记证号及产品标准证号,以确保叶面肥质量和施用效果。
(三)浓度合适
叶面喷肥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肥害,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,含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,更应严格控制;不同作物对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浓度要求。以尿素为例,在水稻、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适宜浓度为1.5%-2.0%,在萝卜、白菜、甘蓝、黄瓜上为1%-1.5%,在马铃薯、西瓜、茄子上为0.5%-0.8%,苹果、梨、葡萄、茶上浓度为0.5%,葱、番茄、温室黄瓜上浓度为0.2%-0..3%。
(四)时机恰当
1、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喷肥时期
一般以收子粒为对象的作物如水稻、豆荚、玉米等在灌浆期为佳,此期植株生长旺盛,消化量大,叶片吸收能力强,喷肥效果较好。以菜叶为采收对象的如白菜,应在开盘期,芹菜应在上市前25天为好。瓜果根茎类作物以膨大期效果为佳。
2、晴天傍晚喷施较适宜
叶面喷肥时叶片吸收养分的数量与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长短有关,湿润时间越长,叶片吸收养分越多,效果越好。一般情况下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30-60分钟为宜,因此叶面喷肥最好在无风的天气进行;在有露水的早晨喷肥,会降低溶液的浓度,影响喷肥的效果。晴天需避开中午高温强光照射,以免液肥蒸发过快,影响吸肥效果。雨天或雨前也不能进行叶面追肥,因为养分易被淋失,起不到应有的作用,若喷后3小时遇雨,待晴天时补喷一次,但浓度要适当降低。(五)喷施均匀
叶面喷肥要求雾滴细小,喷施均匀,叶的正反两面都要喷,尽量细致周到。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的背面,因为新叶比老叶,叶片背面比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,吸收能力强。特别是对于桃、梨、柿、苹果等果树,叶片角质层正面比背面厚3-4倍,更应注意喷洒叶片背面,以利吸收。
(六)次数合理
作物叶面追肥的浓度一般都较低,每次的吸收量是很少的,与作物的需求量相比要低得多。因此,叶面喷肥的次数一般不应少于2-3次。至于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小或不移动的养分(如铁、硼、钙、磷等),更应注意适当增加喷洒次数。在喷施含调节剂的叶面肥时,应注意喷洒要有间隔,间隔期至少应在一周以上,喷洒次数不宜过多,防止出现调控不当,造成危害。
(七)混用得当
叶面追肥时,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,可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,其增产效果也会更加显著。但肥料混合后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,否则达不到混用目的。另外,肥料混合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,一般情况下溶液ph值在7左右中性条件利于叶部吸收。